Randy
background

一人設計師的 UI/UX 設計工作流程

UIUX工作流程

本篇分享我在新創或中小型團隊中,作為唯一設計師所參與的 UI/UX 設計工作流程。每間公司做法不同,這只是我個人的實務經驗,僅供參考。

團隊組成與角色分工

我遇到的團隊結構大概會是:PM 3~4 位、前端 2~4 位、後端 3~5 位、設計師 1 人。
而我通常就是那個一人設計師,負責:

  • Wireframe(流程圖/畫面結構)
  • UI 設計稿
  • Prototype(互動原型)
  • Design QA(設計驗收)
  • 設計系統維護

早期用過 Sketch+Zeplin,現在則全都切換到 Figma。有時候要呈現複雜的動態效果,我也會用 After Effects 做成動畫來展示。

Kick-off:專案啟動會議

專案一開始會有 Kick-off 會議,通常是由 PM 或需求方介紹專案背景與目標。整體專案的流程與時程規劃則由 PM 主導。
不同公司 PM 用的工具五花八門,我遇過的有:

  • 畫 wireframe 工具:Axure、Adobe XD、Figma
  • 時程管理:Asana、Jira、Trello、Planner、ClickUp、GitHub
  • 規格文件:Jira、Axure、Figma、GitHub

工具差異不大,對我來說只要時程規劃裡有甘特圖就很加分,容易看。

規格書內容與前期討論

規格文件一定會包含 user story,其他內容則因 PM 的風格與專案規模而異。有的 PM 會詳細到附上 flow chart 和 wireframe,有的則只會寫一堆文字,甚至完全不畫畫面,規格書裡也會定義好 API 需求。

時程方面,我的經驗是大家都憑經驗感覺抓,抓得挺隨性,我動作算快,我說多少時間就多少時間通常大家也都沒什麼意見,我會提早蠻多完成預留討論修改時間。

但有遇過需求方亂給大家壓時間,例如:需要兩週的,被壓三天,這種亂壓的沒有一次有正常運作,多來幾次就沒人相信了。反正就職場鬼故事,哈哈

Wireframe 設計流程

拿到需求後,我會先抓出流程上的大問題與PM討論,如果改動幅度大會先跟需求方確認方向。

我會在 Figma 製作高擬真的 wireframe,整份畫完再集中討論,畫面用黑白色(使用 Figma 的 blend mode:luminosity),避免讓人誤會這是已完稿的設計稿。這個階段主要是釐清邏輯流程,不是討論視覺樣式。

我是用 Figma 的 Auto Flow plugin 製作流程線。但缺點是上限只能拉 50 條流程線,小技巧是「剪下再貼上」線條數量會重新計計算,但會失去同步功能。

設計確認與提前偷跑

Wireframe 初版畫好後,會跟需求方、 PM、工程師們再開一次會確認。

通常在這個時候,我已經開始偷偷進行 UI 設計稿了。因為有時候 wireframe 階段卡太久,而很多問題只是小地方,例如文案或邏輯確認,實際上大致架構已經定案。

這階段也會與工程師確認是否有元件可以重用、API 是否需要微調等,討論期往往比預期更久,可能是需求方在糾結文案或是進到高擬真階段,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。

UI 設計稿階段

UI 設計稿這邊我會沿用 wireframe 架構,搭配設計系統,如果不是全新頁面基本上產出速度會很快。

設計與 PM 討論時,如果我有更好的互動方式或視覺想法,我會主動提出。我的經驗是不要把希望放在下一版再優化,因為下一版可能遙遙無期。想到什麼好點子做,當下就得做。

有遇過PM 堅持要調整基礎元件樣式的(要調整到設計系統的),我通常就會阻擋了,阻擋不了就會開會請需求方決定,目前的經驗是大家還是會希望能遵守就遵守,畢竟工程師要改也煩,因為我的立場就是要遵守設計系統。

設計稿與PM達成共識後,會再與參與專案人員再開一次會,再確認有無要調,要調再改,因為這份未定案的設計稿工程師也看得到,但還不是完稿,我會在會議中提醒至少三次,這還不是交付稿,工程可以偷跑,但後續有改的話不能抱怨,這要強調不然有些工程師會抱怨一直改。


設計交付與版本控管

設計稿完成後,會再開一次設計交付會議,在 Figma 中,我會儲存版本記錄,例如 功能名稱 v1.0,PM 會將此 URL 貼入規格書供開發查閱。

這個會議會跟工程師告知設計稿的檔案流程位置在哪邊,避免工程師看錯份檔案,確保看到的是最新版本。

在開發的途中,也會有各種原因讓規格變動導致設計稿也需要調整,可能是需求變動、需求方看到開發到一半的畫面有別的想法,流程UI狀態有漏、文案調整、改好後就調整設計稿的版號說明,並於顯眼處標記調整處。

設計 QA 驗收流程

這時候若出現「怎麼長這樣?不好用?」的抱怨,但其實是因為很多地方跟設計稿不一樣,如果只有一兩個地方,PM或是需求方還可能說的出來,如果是很多地方的話,通常就講不出來了,只會說很怪但說不出來,我的做法就是把開發完成的畫面截圖,跟設計稿比對,把所有不一樣的地方圈出來,一個一個標注如何調整,標註完一批就送出去請工程師調整,通常會調整兩到三次,比較難一次就把所有問題圈出來,就像整理桌面,要先清掃桌面的垃圾,才有辦法知道桌面有無髒污,比較大的問題先抓出來,才有辦法發現比較小的問題。

這階段我會特別認真處理,因為下次要調整也不知道會是何時了。後續功能測試驗收有 QA 的公司會有專人測試,沒有 QA 的公司則由 PM 自行測試。

專案結束,迎接新專案

上線後客服會持續搜集回饋,會再視情況調整,等這個專案收尾、上線、測試完,下一個新專案也往往已經開始 kick off 了

在實務經驗,有些流程真的會跳過

網路上可能會看到各種完整的產品專案開發流程,非常仔細,但我的實務經驗是每個專案都很趕,很多流程常常都跳過沒做,像是用戶訪談、persona、prototype,但我的意思並不是指那些流程不好沒必要,我也認為所有流程都確實走過,可以大大提高做好產品的機率,但現實面就是趕趕趕,這個專案做完趕下個專案。

更多文章

職場經驗

在新創公司中的 UI/UX 設計工作經驗

在新創公司中的 UI/UX 設計職稱涵蓋範圍非常模糊,每間公司的定義都不太一樣。除了設計介面和流程,很多時候還會碰到行銷相關的設計(像是廣告 Banner、社群素材)、SEO、甚至前端的 HTML/CSS。以我來說,我也會使用 WordPress 來製作網站。

閱讀全文

文章搜尋

頭像

嗨,我是Randy

設計對我來說,不僅僅是創造美觀的畫面,而是解決問題的一門藝術。我擁有 8 年的 UI/UX 設計經驗,曾參與過多種不同領域的網頁與手機應用設計專案,專注於將複雜的需求轉化為直覺且易用的產品體驗。 看更多…

文章分類

文章標籤

聯絡我
想聊聊設計?或者有項目需要合作?
無論是專案討論還是設計建議,我都很期待與你交流
現在就聯繫我吧!
您也可以透過 Email 與我聯繫 [email protected]
聯絡我
想聊聊設計?或者有項目需要合作?
無論是專案討論還是設計建議,我都很期待與你交流
現在就聯繫我吧!
您也可以透過 Email 與我聯繫 [email protected]